<td id="xyrhu"></td>
    <p id="xyrhu"></p>

      1. <wbr id="xyrhu"><optgroup id="xyrhu"></optgroup></wbr>
          1. <u id="xyrhu"></u>
          2. RSS訂閱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行業新聞 > 正文

            民銀智庫研究》第79期:石油天然氣行業運行情況分析及風險提示

            作者:habao 來源: 日期:2017-11-18 18:43:33 人氣: 標簽:石油行業現狀

              石油天然氣是世界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戰略性資源之一,我國已經將油氣和糧食、水資源一同列為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戰略資源。近年來,在油價下行、經濟增速放緩、供給側結構性的影響下,我國已進入能源消費與升級的新時期。2016年,油氣行業仍處于景氣周期低谷,行業整體呈低價格、低成本、低投資、低回報的特征,在“十三五”開局之年,油氣行業在市場化中尋求發展。2017年,從國際形勢上看,在全球經濟溫和低速增長背景下,石油需求難以明顯增加,石油價格仍處較低水平,油氣行業整體景氣度仍將不高。從國內發展上看,油氣產業市場化正在有序推進,未來還將持續深化。

              2016年以來,我國油氣領域市場化加速推進,各項以價格、擴大準入、建設交易市場為代表的市場化措施相繼出臺;油品升級持續推進,環保立法進程加速;繼續轉變管理方式,加大簡政放權,推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強對過程和事后的監管;油氣管網和國有企業步伐加快,市場化相關政策措施穩步推進,多項政策正在引導油氣行業和油氣企業向更具活力、更具競爭力的方向發展。

              在全球經濟低速增長背景下,經濟對油氣行業發展的影響不容樂觀。目前,全球經濟仍處于深度調整和再平衡階段,未來一段時間內,世界經濟仍將延續復雜多勢,國內經濟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快速回升。國內外經濟不容樂觀,油氣行業增長乏力,整體依然處于低速發展階段。

              近年來,我國中東部地區持續高發霧霾天氣,引發社會對空氣質量和污染問題的高度關注,大氣污染治理刻不容緩。根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及《能源戰略發展行動計劃(2014-2020年)》,“十三五”期間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將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和能源結構調整,持續升級油品質量,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降低能耗強度和化石能源占比。這些措施都將對油氣行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技術創新是我國能源供給側的關鍵,是提高油氣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率,改變能源消費格局的重要基礎。2016年以來,我國油氣行業在關鍵技術上取得了多方面突破,填補多項國內空白,為我國油氣行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技術。

              在油價處于低位、企業經營困難的情況下,2016年我國石油新增查明儲量有所下降,根據國土資源部公布的《2016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新發現油氣礦產地22處,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分別為9.1億噸和7265.6億立方米,相比2015年,石油新增查明儲量下降2.3億噸,天然氣新增查明儲量增加806.1億立方米。從企業層面看,中石油油氣勘探豐碩,2016年國內新增探明油氣儲量超過11億噸油當量,其中,石油地質儲量6.49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5985億立方米。從油田分布看,長慶油田、油田、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為近來新增探明石油儲量最多的四個油田,其中長慶油田新增探明石油儲量3.6億噸,排名第一;長慶油田、西南油氣田、塔里木油田是我國最大的三個天然氣產區,天然氣新增儲量排名前三,其中,長慶油田新增天然氣探明儲量3110億立方米,最大發現來自蘇里格氣田西二區蘇75井區二疊系下石盒子組盒8、山西組山1、山2及太原組氣藏。

              我國油氣管道工程建設正在穩步推進,油氣管網持續完善,基本形成連通海外、覆蓋全國、橫跨東西、縱貫南北、區域管網緊密跟進、儲備設施不斷完備、網絡調度日趨靈活的油氣管網布局。截至2016年底,我國油氣長輸管道總里程累計12.6萬千米,其中天然氣管道約7.43萬千米(扣除退役封存),原油管道約2.62萬千米,成品油管道約2.55萬千米。

              2016年我國新建油氣管道總里程6526千米,同比增長25.5%;其中,天然氣管道2883千米,同比下降3.9%,因隱患治理等原因而退役封存的天然氣管道約366.5千米;原油管道1200千米,同比增長100%;成品油管道2444千米,同比增長52.8%。

              2017年油氣管道建設以延續“十二五”期間開工的在建管道為主,主要包括甬臺溫、金麗溫、廣西LNG外輸、西三線中衛-靖邊聯絡線、陜京四線等天然氣管道,中緬原油管道國內段等原油管道,以及撫錦線、錦鄭、甬臺溫、云南石化成品油外輸等成品油管道。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5年年中,我國共建成8個國家石油儲備,總儲備庫容2860萬立方米。其中,地面庫7個,分別為舟山、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天津國家石油儲備,庫容分別為500萬、520萬、300萬、320萬、300萬、300萬、320萬立方米;地下庫1個,為黃島國家石油儲備洞庫,建成規模300萬立方米。目前我國石油儲備能力仍顯不足,全國原油儲備的靜態能力約為32.5天,遠低于國際能源署設定的90天的安全標準,更低于其他石油凈進口國172天的平均儲備水平。

              2016年我國的原油生產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原油產量19968.5萬噸,明顯低于2015年21474.2萬噸的水平,降幅達到6.9%。一方面,受制于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影響,我國石油資源可開采儲量減少,產出率相比以往出現明顯下降,老油田穩產難度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低效、高成本油田進一步削減產量以支出,主要原油生產企業持續關閉高成本油井,油田、勝利油田、延長油田等紛紛進入停產減產行列。2017年上半年我國原油產量9645.3萬噸,同比下降5.1%,降幅較去年同期擴大0.5個百分點。目前,我國原油生產無論是產量還是同比增速仍處于下滑態勢。在油價低位運行和長期供應偏松的石油供應格局下,我國勘探開發成本持續走高,陸地主要成熟油田產量增長潛力有限,未來產量難有大幅提升。

              2016年,我國原油進口量38101萬噸,同比增長13.6%,較2015年提高5.2個百分點,成為2011年以來進口規模漲幅最大的一年。原油進口的快速增加,一方面受益于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迷,進口成本走低,我國進一步加大了戰略原油購買規模,購買規模明顯擴大。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國油氣領域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尤其是民營煉油企業逐步獲得進口原油配額的積極影響,基于原油加工或煉化的需求進一步提升。2016年,民營煉油企業原油進口使用權和進口資質繼續擴大,其中,新增9家地方煉廠共獲得原油進口配額2668萬噸,5家企業獲得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2017年以來,成品油消費需求受春節等利好因素影響出現增長,加之國內生產能力受限,使得我國的原油進口規模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上半年,原油進口累計達21234萬噸,同比增長13.8%。

              2016年以來,我國原油消費需求雖然受到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能源結構綠色化轉型,以及低碳環保政策高壓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但能源消費剛性需求依然存在,原油需求仍相對穩健,并推動基于未來需求的儲備進口大幅增長。整體來看,2016年,我國原油消費總體延續增長態勢,原油表觀消費量57426萬噸,同比增長5.2%,增速有所回落,較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剔除原油庫存變動因素,實際消費增速約為0.7%。

              2017年以來,原油進口和儲備需求依然強勁,同時,宏觀經濟形勢利好因素增多,也使得下業的生產積極性有所提升,推動原油消費增加,上半年原油表觀消費量為30610萬噸,同比增長6.7%。

              2016年,我國原油供需缺口35668.5萬噸,同比增長9.2%,原油對外依存度達到65.5%。從供給上看,我國原油產量增長緩慢,國內資源越來越稀缺,盡管非常規資源發展迅速,但短期內難以商業化,原油供應水平出現增長瓶頸。從需求上看,隨著低碳經濟、清潔能源的發展以及適應節能降耗的要求,原油需求增速出現放緩,但需求規模難有明顯下降;另外,在低油價下我國原油儲備建設加快推進,儲備需求大幅增加。

              2017年一季度,我國原油進口、庫存需求繼續加大,供需缺口突破1億噸,我國原油進口量達到10473萬噸,同比上漲15%,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凈進口國。進口量的大幅增加直接造成原油對外依存度大幅提高,2017年一季度已達到69%,同比上升3個百分點。

              2017年上半年,原油價格于年初小幅上揚后震蕩下行,布倫特和WTI原油現貨上半年平均價格分別為51.77美元/桶和49.94美元/桶,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0%和26%。6月份后,原油價格出現上漲,2017年9月8日,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54.4美元/桶,WTI原油現貨價格47.48美元/桶。

              2016年以來,我國天然氣價格與替代能源相比,在工業、車用等領域的經濟性較低,需求低迷和進口氣增加導致天然氣生產陷入緩慢增長。2016年天然氣產量1368.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2%,較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增速繼續跌破兩位數,成為2009年以來同比漲幅最低年份。2017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增速明顯提升。1-6月,我國天然氣產量740.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較上年同期提升約4個百分點,成為近25個月以來的最高累計增速。這一增長,一是與價格等推動天然氣消費增長的積極影響有關,二是在天然氣清潔能源替代戰略的積極支持下,國內油氣勘探開采投資意愿有所增強,此外,一季度北方由于取暖和天然氣發電對天然氣的需求有所增加。

              2015年以來,我國非常規油氣勘探繼續推進,儲量豐富的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被普遍認為是推動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調整升級的關鍵。2016年以來我國非常規天然氣生產有所提速,全年產量約為7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6.6%。2016年9月,頁巖氣行業再獲政策扶持,國家能源局印發《頁巖氣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了“十三五”期間頁巖氣發展的指導性規劃,根據《規劃》,2020年我國頁巖氣產量力爭達到300億立方米,2030年力爭達到800億-1000億立方米。

              根據《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17)》數據,2016年,我國進口天然氣721億立方米,其中進口液化天然氣(LNG)33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進口管道氣38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6%。2017年上半年,繼續受益于國際天然氣價格低迷和國內需求上漲的影響,加之國家提出2017年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占比6.8%的規劃目標,我國天然氣進口保持快速增長,進口量達3109萬噸,同比增長近16%;其中6月份單月進口量達到558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30%。隨著我國LNG市場的對外,尤其是美國成為我國重要的天然氣進口來源地之后,LNG進口規模大幅提升,2017年上半年,LNG累計進口1592萬噸,同比增長38.6%。與此同時,從管道運輸情況來看,作為我國傳統的天然氣進口來源地,中亞和俄羅斯也在不斷拓展我國市場。

              2016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205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6%,較上年上升1.1個百分點,天然氣消費呈現緩慢回升態勢。自2015年11月,我國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7元后,天然氣利用的經濟性有所改善并在2016年逐漸體現。2016年初,全國大面積遭受持續寒冷天氣,天然氣需求量創出新高。隨后,在環保壓力及天然氣市場化預期之下,天然氣的需求呈現出回升態勢。

              2017年上半年天然氣消費量1159.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6%,回歸兩位數增速。一方面,2016年底以來,我國天然氣市場化加快推進,全面放開化肥用氣價格,允許非居民用氣價格以基準門站價格為基礎上浮,試點天然氣門站價格市場化,放開儲氣價格,加強天然氣輸配價格監管等;另一方面,為了加快推動我國能源綠色轉型進程,提高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國家提出了2017年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占比6.8%、2020占比達到10%的規劃目標。這些政策的出臺及政策紅利的進一步提升了天然氣的市場競爭優勢,從而帶動2017年需求上漲。此外,2017年4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今年7月1日起,將稅率由四檔減至三檔,取消13%這一檔稅率,天然氣稅率由此從13%降至11%。此舉對天然氣的推廣應用也是一大利好,據專家估算,僅測算井口價與終端售價之間的流轉階段,就將為天然氣行業減稅50億元以上。對于終端用戶而言,率下調將帶來使用成本的降低,利好天然氣的推廣應用。由此來看,2017年我國天然氣消費有望實現較快回暖。

              2016年,我國天然氣總體呈先供應過剩態勢。從供給上看,近年來,我國天然氣供應能力不斷提升,天然氣管網一直處于高峰建設階段,地下儲氣庫以及LNG建設均全面提速,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西氣東輸、海氣登陸、就近供應”的供氣格局,生產能力大幅提高。從需求上看,受經濟增速放緩、氣價缺乏競爭力等因素影響,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速明顯放緩。分時段看,受季節性用氣不均衡、儲氣庫工作氣量不足等因素影響,淡季我國天然氣壓產,冬季則仍面臨著調峰保供的壓力。

              2017年一季度供應偏緊與季節性因素密切相關。預計2017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穩步增長,進口量繼續保持較高增速,天然氣供應仍相對寬松,但受儲氣調峰能力不足影響,季節性供需矛盾依舊突出。

              雖然國內天然氣價格調整相對滯后,但總體來看,國內天然氣定價機制正在向合理化改善,價格水平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國際能源價格水平。2016年,我國繼續加快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10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福建省天然氣門站價格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決定在西氣東輸三線向福建省供氣之際,在福建省開展天然氣門站價格市場化試點,西氣東輸供福建省天然氣門站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1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推進化肥用氣價格市場化的通知》,明確全面放開化肥用氣價格,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此次化肥用氣價格全面放開,意味著除少量涉及民生的居民用氣外,占消費總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均實現企業自主協商決定,我國天然氣價格市場化邁出關鍵一步。

              2017年5月,《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的若干意見》出臺,指出上游市場將不斷放開準入,加強油氣勘查開采市場化競爭,以促進天然氣上游供氣成本下降。同時,發改委將天然氣中游管道運輸和下游配氣價格收益率分別約束為8%、7%以內。這一系列舉措將理順國內天然氣定價機制,從上中下游三個環節天然氣價格,持續推進市場化定價,從而促進終端消費價格下行,特別居民用氣價格,最終拉動下游市場用氣需求。

              2016年,我國原油加工生產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原油加工量5.41億噸,同比增長2.8%。成品油產量平穩增長,全年產量約3.45億噸,同比增長2.4%,其中,受經濟增速下滑、柴油基本面需求疲軟等影響,柴油產量出現負增長,全年生產柴汽比約為1.39,同比降低0.1。以去產能為主的供給側結構性加快推進,在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后,民營煉廠通過改善生產條件形成更強的競爭力,地方煉廠原油加工量有所提升,國內煉油產能格局逐漸呈現多元化,中石油及中石化兩大集團的煉化市場份額有所下降。

              2017年以來,受益于市場預期樂觀和去產能結構優化調整,以及成品油出口拉動和地煉企業原油進口使用權的放開,原油加工開工率明顯回升。2017年上半年,原油加工量27545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7.4%;成品油產量16871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6%。從成品油不同品類的生產情況來看,6月份,汽油、柴油和煤油產量均繼續保持正增長:分別同比增長2.9%、3.6%和3%。

              2016年,受供給側效果、投資增速總體放緩、經濟轉型升級和高鐵、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成品油需求增長區間下移,三大油品消費增速全面放緩,汽油和煤油成為拉動國內油品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年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3.13億噸,較上年下降1%,增速較2015年回落6.2個百分點。2016年末,受益于宏觀經濟形勢向好、消費拉動增強等因素影響,成品油需求增速出現回升,12月份,國內成品油表觀消費量2492萬噸,同比增長9.6%。

              2017年以來,宏觀經濟利好因素增多,工業企業投資回暖,生產積極性增強,加之汽車保有量的大幅增長和春節旅行高峰推動,成品油市場整體回暖態勢進一步。2017年上半年,我國成品油消費量約1.5億噸,比上年同期增長5.7%,其中汽油、柴油分別增長9.2%和1.8%。

              2016年,我國成品油市場延續供需寬松情形,國內供過于求的局面直接帶動成品油出口增長,全年凈出口成品油約3255萬噸,較2015年增加1120萬噸,增幅高達52.4%,其中汽油、煤油、柴油凈出口量分別為910萬噸、916萬噸和1429萬噸。

              2016年以來,我國成品油價格調價窗口正常19次,呈現出13次上漲以及6次下跌的價格波動,2016年累計汽油漲幅達1015元/噸,柴油漲幅975元/噸。2017年上半年國家10次調整國內汽油、柴油價格,汽油標準品價格累計下跌人民幣605元/噸,柴油標準品價格累計下跌580元/噸。在成品油市場供過于求的背景下,部分地區如山東、河南、浙江、廣東等地成品油市場出現了價格戰,有的降幅達到2.3元/升。

              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走勢與國際市場油價變化趨勢已基本保持一致,我國正在開展以“放管服”為主的行政體制,未來將加快實現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完全市場化。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國油氣產業鏈準入門檻正在降低,但是政策發展需要逐步落地,民營資本力量難以在油氣領域得到有效,油氣行業寡頭壟斷格局仍然存在。國內具有油氣勘探開發資質的企業較少,有實力對大型油氣田進行開發的企業更是寥寥無幾,80%以上的上游油氣資源掌握在三桶油等國企手中,90%以上的長輸管道由三桶油負責運營。2016年,中石油國內原油產量10545萬噸,天然氣產量981億立方米,分別占全國原油、天然氣總產量的53.4%和73.2%;在管網運營方面,中石油運營油氣管線個。ㄊ、區)和特別行政區;在油氣銷售方面,中石油國內成品油銷售量11303萬噸,占國內市場份額的40%左右。

              油氣供應寬松格局為加快推進油氣領域的市場化提供了有利契機,2016年年底通過的《礦業權出讓制度方案》以及《礦產資源權益金制度方案》從頂層設計上指明了我國探礦權方向,油氣將在上游勘探開發方面,加快油氣礦權競爭性出讓,征收礦產資源權益金,建立健全勘探開發監管體系等;在油氣儲運方面,將按照網運分開的既定思,推動管道業務分離分立,擴大第三方公平準入;在價格形成機制方面,放開成品油價格,天然氣價格管住中間、放開兩頭,嚴格管道運輸費監管。根據國際經驗和我國油氣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推進,2017年油氣有望取得更大進展。

              從2012年開始,油氣開采業利潤逐年下降,而石油加工業利潤呈上升趨勢,行業利潤持續向中下游轉移。

              2016年,油氣開采業規模以上企業293家,行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6%;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854.9億元,同比下降17.3%;利潤凈虧損543.6億元,上年為盈利857.8億元;資產總計2.26萬億元,下降3.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31.0億元,下降31.9%。行業效益長期惡化的直接原因是油價大幅下降,盡管2016年國際油價震蕩回升,但均價水平仍處于歷史低位,我國原油現貨年均價格36.97美元/桶,為2004年以來最低,同比下跌21%;勝利原油年均價格為34.98美元/桶,跌幅為25.4%。此外,需求增長乏力、開采難度加大等因素也使得行業總體效益持續下滑。除少數油田盈利外,全國大部分油田均明顯虧損,特別是東部高含水老油田更是嚴重虧損。

              2017年以來,油價在全球經濟復蘇態勢帶動下出現震蕩回升,同時企業關停低效產能和加大有效投資,企業效益出現好轉,1-4月,油氣開采業累計虧損253.2億元,相比去年有所改善,虧損額明顯收窄;與此同時,利潤總額也開始轉正,達到173.3億元,同比增長149%。

              2016年,石油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1397家,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8萬億元,下降2%;利潤總額1703.6億元,增幅120.4%,創歷史紀錄;資產總計1.79萬億元,增長8.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25.3億元,增長7.3%。低油價使石油加工企業成本大幅降低,雖然終端需求也有所放緩,但成本降幅超過收入,行業整體呈現利潤大幅增加的良好態勢。

              長期以來,我國油氣行業在能源安全和的戰略定位要求下,具有明顯的行政性壟斷色彩。近年來,為了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推進國企,我國加快了油氣領域的市場化進程。2016年以來,圍繞習總關于能源領域“四個,一個合作”的重要論述,我國油氣行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深化油氣體制,加快油氣企業市場化進程。2017年5月,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的若干意見》,強調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要問題導向和市場化方向,提出了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的總體思,由集中于局部環節的“點式”轉變為覆蓋全產業鏈的“立體”。

              按照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獲得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權要求在年限內完成相應工作量,未能完成工作量者須逐步縮小己占有的區塊。但這些并沒有得到有效落實,我國油氣勘探開發區塊長期由三桶油等國有石油公司壟斷。目前,頁巖氣開采已進行了,鼓勵外資、其他國有資本以及民營資本進入,2015年7月,新疆6個油氣試點區塊首次向國內企業公開招標常規油氣勘探開發項目。未來,油氣上游勘探開發領域將圍繞礦權制度持續推進,由頁巖氣礦種探礦權競爭出讓向常規油氣勘查區塊招標有序推進,逐步打破上游壟斷。

              目前我國90%以上的油氣長輸管道由三桶油負責運營,而80%屬于中石油,管道問題已成為影響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2014年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了《油氣管網設施公平監督辦法(試行)》、《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等政策,支持民營企業、地方國企等參股建設油氣管網主干線,控股建設油氣管網支線月,中石油宣布已與各股權方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以中石油管道有限責任公司為平臺,對中石油東部管道有限公司、中石油管道聯合有限公司以及中石油西北聯合管道有限公司進行整合,為管網鋪。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我國將持續在輸配管網公平上進行,以管網的第三方公平準入為突破口,按照“財務-業務-產權”的戰略逐步推進“廠網分離”、“網銷分離”、“輸配分離”、“儲運分離”,并向第三方公平提供輸送和儲運服務,以推動油氣行業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促進上中下游的整體健康發展。

              2015年,國家相關部門相繼發布文件,首次向民營企業有條件原油進口使用權及原油進口資格,促進了民營煉油企業原料的多元化,拓寬了民營煉油企業所需原油的獲取渠道,為民營煉油企業進一步健康發展創造了條件。13家地煉獲得年進口原油配額5518.88萬噸,其中7家企業同時具有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原油進口權放開后地方煉廠實力規模將明顯增強。此外,隨著混合所有制經濟加速發展,市場競爭主體將更加多元化,企業將面臨更大的結構調整壓力和油品升級成本,油氣市場競爭程度也將更加激烈。

              2016年,我國油氣勘探開發投資進一步下降,上游開采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31億元,下降32%。其中,全年勘探投資約為510.5億元,同比下降15%,二維地震、探井等工作量下降10%以上;開發投資約為1253億元,同比下降41%,為歷年最大降幅,相應完成的開發井數同比減少25%。

              從投資主體經濟成分看,國有經濟一直是我國油氣開采行業主要投資主體,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從投資走勢上看,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占比則呈緩慢下降趨勢,2006年其占比高達97%,2015年下降到91%,國有經濟投資占比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近年來國家不斷推動油氣領域的市場化,支持投資多元化,加強對民間投資的引導和規范管理,民營資本進入油氣領域的門檻有所降低,民營資本進行油氣投資的積極性也有所提高。2015年以來,國有石油企業混合所有制,混改領域由銷售擴大到勘探開發,新生力量進入油氣行業投資的機會越來越大,民營資本進入油氣領域的速度有望加快。

              從投資主體結構看,我國油氣開采業內資投資處于絕對主體地位,2014年占比達98.2%,2015年進一步提升至98.7%。外資企業受能源安全戰略等因素的,進入門檻相對較高,需要與國內石油公司合作,且近年界經濟復蘇緩慢,油氣行業持續低迷,企業跨國投資的積極性降低,因此外商投資規模增長緩慢。2015年外商投資額進一步萎縮至19.72億元,同比下降11.8%。與此同時,港澳臺投資也大幅下降,2015年全年投資額為24.36億元,同比下降48.8%。

              截至2015年底,我國油氣企業在“一帶一”油氣項目總投資高達2000億美元。2016年以來,國有石油公司發展重點繼續向“一帶一”地區傾斜,其中中石油在伊朗主導作業的北阿扎德甘項目順利實現投產,并聯手道達爾獲得南帕斯11期項目開發權;參股的哈薩克斯坦巨型項目卡沙甘油田于下半年投產;與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簽訂了阿爾及爾煉廠改擴建項目;與合作伙伴共同批準了莫桑比克LNG開發項目最終投資決定。此外,中石油管道局中東地區公司成功中標沙特拉斯坦努拉管道項目,合同額3.3億美元。中石化投資的沙特阿拉伯延布煉廠年內投產,并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共同研究在俄羅斯開展天然氣加工和石化綜合設施項目的可行性。

              2016年,除三大石油公司外,民營油氣企業和地方中小型國企也積極響應“一帶一”走出去,海外油氣并購項目增多,全年并購金額超過40億美元,呈現地域更廣、領域更寬、方式更靈活的特點。合作地區擴展至非洲、中亞、俄羅斯、歐洲和拉美,合作領域延伸至中下游,合作方式從以財務投資為主轉向直接運營項目,中小型企業逐漸成為油氣對外合作一支重要力量。例如,2016年4月,中天能源收購油氣上市公司Long Run的50.26%股權,進而獲得優質的油氣資產及專業的國際油氣勘探開發團隊;中國華信將同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合作建立合資公司。

              銀行貸款支持力度有所下降。中石油、中石化等油氣企業一直是銀行重點客戶,并且一家企業往往與多家銀行開展合作,合作方式主要包括簽訂戰略協議、貸款協議、結算業務委托、銀行卡業務合作、企券承銷等。近年來,我國油氣企業加強成本控制,加大規范管理,特別是隨著國際油價的大幅下跌,油氣行業利潤水平大幅下滑,石油公司為防范風險開始控制投資,銀行貸款規模也有所控制;同時,銀行基于油氣企業經營風險上升也減緩對油氣行業的支持力度。

              油價直接決定油氣企業的經營狀況,此輪油價處于低位運行態勢近3年,已經使大量油氣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境,2016年我國油氣開采業利潤同比大幅下滑159%。同時,從油價的外部效應看,如果低油價態勢持續,將會對可再生能源以及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勘探開采及應用造成困難,或阻礙能源綠色轉型進程,據統計,前三年通過招標進入頁巖氣區塊的企業目前收益依然較低。此外,由于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時機和地點的選擇直接決定了我國油氣企業海外權益資源的生產成本較高,油價的低位不僅造成已有海外權益遭受損失,而且也造成后續投資預期不樂觀下的經營風險。例如,為應對油價下滑和油砂資產的減值,中海油在2016年削減支出約26%。

              近年來,隨著空氣污染、大面積霧霾氣候的產生,環保監管日趨嚴格,健康、安全、環保已經與企業聲譽和緊密相關。對造成影響可能導致索賠和高額罰款,甚至造成生產經營中斷或終止。此外,在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過程中,也會面臨一些環保風險,如對可能帶來的風險涉及土地、水、大氣等各方面,且目前我國頁巖氣開發突破較大的川渝地區人口密度極大,地殼活動頻繁,一旦發生污染或生產事故,有可能對整個生態造成不可逆的危害。從應用來看,隨著環保形勢的趨緊和能源綠色替代步伐加快,油氣消費市場將面臨極大的環保不確定性,這對于油氣企業而言也將造成經營風險。

              技術升級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勘探開采環節,二是提質增效環節。首先,我國油氣勘探開發逐步邊際化,陸上整裝大型油氣田基本發現殆盡,低滲透、超低滲透油氣和深海油氣以及非常規油氣成為未來勘探開發的重點,而開發此類油氣投入高、風險高、技術要求高,根據不同地質條件需要不斷的技術創新升級。此外,企業為了提質增效往往需要大量技術創新投資,但由于市場的復雜性和技術適用的差異性,容易造成較大的沉沒成本。

              我國原油進口來源地相對集中在中東、非洲等國家,這些國家和地區存在不同程度的持續動蕩,在和經濟上極其不穩定,對我國能源安全提出了挑戰。此外,ISIS等武裝力量在中亞、非洲等產油國和伊拉克南部油區的擴散造成上述油氣合作區的安全形勢趨于嚴峻。因此,在全球、經濟、能源領域“黑天鵝”事件頻出,中東大國博弈加劇,非洲與中東產油國戰亂動蕩持續的背景下,我國的海外油氣合作安全風險或將進一步加大,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推薦: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網址:
            下一篇:沒有資料
            網站首頁 | 聯系我們 | 招兵買馬 | 意見反饋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版權所有:FXT
            聲明:本站數據來源于網絡和網友投稿,如果侵犯到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 友情贊助:
            国产高清无码在线视频_国产精品 久久久精品金瓶梅_一区二区三区五级黄色视频_久久精品午夜91无码免费
            <td id="xyrhu"></td>
              <p id="xyrhu"></p>

                1. <wbr id="xyrhu"><optgroup id="xyrhu"></optgroup></wbr>
                    1. <u id="xyrhu"></u>
                    2.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偷偷要色偷偷中文 | 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 午夜国产免费观看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五月婷 | 久久精品日韩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