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記者許曉蕾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和中山大學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研究所昨日聯合發布的《2017年廣州市未成年人閱讀年度報告》顯示,廣州市未成年人閱讀狀況整體上處于全國領先水平,79%的廣州市未成年人喜歡閱讀(包括非常喜歡、比較喜歡),其中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的閱讀熱情最為高漲;僅有2.5%的未成年人完全不進行課外閱讀。 對于未成年人閱讀喜愛程度調查顯示,79%的未成年人喜歡閱讀(包括非常喜歡、比較喜歡),其中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的閱讀熱情最為高漲,超過上述未成年人喜歡閱讀平均值79%,分別達到84.8%和82.7%. 同時,大約60%的未成年人每年閱讀10本以上圖書,其中小學生的年閱讀量最多;僅有2.5%的未成年人完全不進行課外閱讀。 不過,廣州市未成年人課外閱讀時長較短,52%的未成年人平均每天只閱讀不到半小時,平均每天閱讀時長在一小時以上的僅占20.5%.嬰幼兒、學齡前兒童、柳晉陽小學生、中學生的閱讀時長所呈現的特征相似,相對而言小學生每天花在課外閱讀的時間最多。 盡管近年來數字閱讀日漸流行,但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未成年人仍然喜好紙質閱讀,僅12.6%傾向于數字閱讀,而習慣同時閱讀兩種載體的人群占20.9%. 在閱讀支出方面,過去一年,過半數廣州家庭為未成年人購書的支出集中在51元-500元之間(51.1%),花費20元以下的僅占6.6%. 而未成年人閱讀的主要場所依次為家、圖書館和學校,家是未成年人最重要的閱讀場所。在學齡前兒童中,學校是僅次于家庭的閱讀空間;而隨著年齡的成長,在中小學生中,圖書館取代了學校的。 調查顯示,廣州市未成年人讀物的最主要獲取渠道是家長購買,圖書館借閱次之。隨著年齡增長,從圖書館借閱的比例逐步上升。而到了中學生的年齡層次,最主要的獲取途徑則是自己購買(占77.6%)。 而在閱讀活動方面,最多未成年人參加學校的閱讀活動(占50.5%),其次是參加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活動和參加書店的閱讀活動,也有相當比例的未成年人(占23%)從未參加過任何閱讀活動。 調查顯示,在公共圖書館的利用方面,過去一年有超過八成的未成年人去過公共圖書館,十分可觀。但有一半人去圖書館的次數不足6次,尚有較大提升空間。 而對于未成年人閱讀目的調查方面,0-3歲嬰幼兒和4-6歲學齡前兒童的家長認為,主要是“幫助認識各種事物”、“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開發智力、培養學習能力”;而中小學生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知識、開闊眼界”、“提高學習成績”和“休閑娛樂”。 在閱讀主題上,不同年齡階段未成年人的偏好有較大差異,“繪畫故事”、“繪本”和“圖畫卡片、掛圖”是0-6歲兒童家長的最愛,其中4-6歲學齡前兒童的家長傾向于為孩子選擇更多種類與主題的圖書,且更偏好“繪畫故事(圖文并重)”、“童話寓言故事”、“識字數數類”、“科學知識、常識類”和“益智游戲”等主題讀物。而在中小學生當中,“科普百科”、“動漫”和“小說”等主題的讀物最受歡迎。 在中小學生所列舉的3至5本最喜愛的書刊當中,中小學生差異較大,中學生排行榜的前三名都是報刊,而在小學生排行榜中則不見報刊的蹤影。小學生喜歡的書刊前十名是《十萬個為什么》、《查理九世》、《西游記》、《笑貓日記》、《格林童話》、《昆蟲記》、《三國演義》、《狼王夢》、《窗邊的小豆豆》、《紅樓夢》。 誰對0歲至6歲兒童的閱讀行為影響最大?調查結果表明,“家長”和“幼兒園”平均得分最高。由于這一部分問卷的填寫者是家長,這顯示出家長對自身在孩子閱讀方面影響力的自覺以及幼兒園對學齡前兒童閱讀影響重要性的認可。 相比之下,小學生的閱讀行為更多受到“父母或家人”的影響;而中學生更多受到“同學或朋友”的影響,且接近三成認為“沒有受到他人影響”。這顯示出隨著年齡的增長,未成年人的閱讀自主性也在逐步形成。 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報告表明,廣州市未成年人閱讀狀況整體上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廣州市未成年人人均圖書閱讀量達15.3冊、閱讀主流仍是紙質閱讀等,客觀地展示了廣州地區0-18歲青少年兒童的閱讀狀況。在公共圖書館的利用方面,過去一年有超過八成的未成年人去過公共圖書館,十分可觀。但有一半去圖書館的次數不足6次,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本次調查是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協同中山大學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研究所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間,采用問卷調查(有效問卷2769份)、調查與實地調查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閱讀態度、閱讀行為、閱讀資源、閱讀影響、數字閱讀等方面,對廣州市嬰幼兒(約0-3歲)、學齡前兒童(約4-6歲)、小學生(約7-12歲)和中學生(約13-18歲)4個年齡段的未成年人的閱讀狀況開展的調查研究。 數十名身穿古裝的書童手拿竹簡,在悠揚的樂曲聲中《惠崇春江晚景》《小池》等名篇,稚嫩而清脆的童聲帶動全場觀眾跟著一起。日前,荔灣區“芳實杯”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荔灣區何香凝劇場舉辦,十支進入決賽的選手隊伍現場PK,爭奪總決賽第一名。 主辦方還特意帶來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小靈”,在現場與同學們比賽古詩。不過,在對答如流的“小靈”,上到舞臺賽詩時顯得有點“緊張”,并沒能充分展示其語音識別朗誦古詩詞的水平。 據主辦方介紹,隨著科學技術發展,以電子信息為主體的智能設備已進入到孩子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次聽寫大會特意讓機器人與同學們現場賽詩,把科技與傳統文化進行融合,讓學生領略、感受中華詩詞之美。 本文由海南柴油發電機組 www.hnjqc.cn整理發布 |